中央政府|中国福建|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 手机门户|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力量

——宁德市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综述
来源: 中国宁德      发布时间: 2018年08月01日     浏览量:{{ pvCount }}     【字体:  

走进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长安新街,一栋栋三至四层的徽派建筑民居从街头延伸至街尾,村民们在家门口开起吃住购商铺。昔日“家家竹木屋、顿顿揭锅难”的艰辛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

村民们都说,赤溪村的巨变得益于有个好的党组织。一直以来,赤溪村党总支始终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坚持“四强四引领”党建扶贫工作,把组织优势化为扶贫优势,把组织活力化为攻坚动力,团结带领汉畲党员群众走出一条“生态立村、旅游富村”的脱贫致富路。

赤溪村的嬗变,是宁德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实例。近年来,宁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摆脱贫困的重要思想和生动实践,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组织力量。据统计,五年多来,全市共有15.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4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摘帽”,造福工程搬迁28816户113903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8829元增长到2017年的14722元。

抓思想宣传发动

促脱贫攻坚有信念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30年的扶贫历程,让宁德干部群众深切感受到,“观念脱贫”激发内生动力,是实现脱贫的第一步。

在学习扶贫脱贫战略思想中坚定信心。宁德市采取中心组集体学习、专题研讨、专家辅导、座谈交流、专题培训等形式,组织全市各级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特别是引导各级干部联系宁德30年扶贫工作实践,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思想丰富内涵的理解。

在传承弘扬摆脱贫困优良传统中汲取力量。宁德市把《摆脱贫困》作为必读书目,开展“弘扬优良传统,推动脱贫攻坚”专题讨论,全市千名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2135个村讲党课、作辅导。

在广泛宣传发动党员干部群众中凝聚共识。宁德市注重扶贫同扶志相结合,各级领导干部、宣讲团、驻村干部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思想,宣讲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宣讲群众身边的脱贫致富典型,同时选树百个“扶贫团队”、百名“扶贫先锋”、百个“脱贫之星”,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动力。

弱鸟先飞,不再“等靠要”,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观念的变化,扶起的是基层干部的责任之志,党员干部的带富之志,群众的自强之志。

抓骨干队伍建设

促脱贫攻坚有力量

在古田县凤埔乡,有一支优秀的“扶贫团队”,他们在乡党委书记江希东的带领下,用“绣花”功夫抓党建促脱贫,将全乡贫困户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最终实现全乡98户368人顺利脱贫。

扶贫工作越是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阶段,越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宁德市紧扣脱贫攻坚选好干部、配强班子,把最优秀的干部人才汇集贫困地区、用到脱贫一线,全力聚焦脱贫攻坚。

建强贫困地区领导班子。宁德市选拔46名熟悉“三农”工作的优秀干部充实到6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领导班子,乡镇班子中具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比例提高到93%以上,乡镇与市直单位计划用三年时间每年互派40名干部开展为期1年的挂职锻炼,搭建起干部在一线抓扶贫、强能力、促作为的平台。

建强扶贫工作专业队伍。宁德市出台加强扶贫专业队伍建设的意见,每个县(市、区)至少配备6名、乡镇至少配备2名扶贫专职工作人员;以县为单位,从县直单位抽调382名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组建125个扶贫工作队(服务团),做到一乡一队(团),形成了“县级有指挥部、乡镇有作战室”的作战体系。

建强扶贫工作人才队伍。宁德市研究出台《关于实施“三都澳人才计划”的意见》的“1+5”人才政策,引进15名引进生、81名省派科技服务团成员到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挂职服务,组织63批次1200多名相关领域专家深入一线开展扶贫活动,发动4000多名乡土人才与1万多名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让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目前,全市125个扶贫工作队、2208名创业大学生、33名引进生、119名省派科技服务团成员、1200多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生力军,正聚沙成塔,凝心聚力,改变着贫困人民的生活。

抓基层堡垒工程

促脱贫攻坚有活力

家家小洋楼,户户领工资;门对小公园,村像大花园。这是福鼎市柏洋村的真实写照。

柏洋村曾是出了名的贫穷村。多年来,在村党委书记王周齐的带领下,柏洋村坚持“五心”创建“五好”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减债清债、调整产业结构、创办工业小区、发展服务业,念活“山海经”。如今,柏洋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村集体收入突破550万元,成为了“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宁德市坚持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相统一,突出补齐短板,精准发力,千方百计提升组织力,真正把基层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加强脱贫带头人队伍建设。宁德市以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注重把政治素质优、发展本领高、治理能力强、作风品行正的优秀人才选进班子,大力推选能够带领脱贫致富、带领乡村振兴、带领发展集体经济的能人。在新当选的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带富能人占比达到65%,引回外出务工经商能人、本乡本土大学生等267人,留下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脱贫功能。宁德市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商平台等建立党支部600多个,在中心村建立党委(党总支)80个,推动52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升级,建好100个农村(社区)党群活动中心,使基层堡垒更加牢固。

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宁德市建立“扶持党员创业、带动群众就业”等机制,支持4000多名党员创办领办致富带富项目5000多个,帮助和带领1万多户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户均增收超过1.5万元。

持续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宁德市坚持以县为单位,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2015年至2017年,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消零”计划,采取一县一规划一方案一机制,召开现场推进会,从保障发展用地、整合资金项目、加强金融支持等方面明确配套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村级集体经济“消零”,带动县级财政每年配套7000万元,推动基本消除“空壳村”。2018年至2020年,实施“进五争十”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扶持资金,县级财政按照扶持规划安排配套资金,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消除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确保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10万以上的村占比达55%。

抓工作重心下移

促脱贫攻坚有合力

在寿宁县下党村,提起曾守福,人们无不交口称赞。曾守福是福建省委组织部下派下党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在驻村期间,他以党建为引领,从“定制茶园”开始,用三年的时间使下党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度假村。

农村是扶贫脱贫的“主战场”,需要下移工作重心。宁德市坚持继承创新,精准施策,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资源往基层倾斜,凝聚各方合力扶真贫、真扶贫。

领导挂钩联系全覆盖。宁德市坚持“四下基层”,市县领导分别挂钩联系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各级领导干部带着任务,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找问题、议对策、解难题,推动脱贫攻坚。

下派驻村工作全覆盖。2014年以来,宁德市在选派645名党员干部为期3年驻村任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分两期选派1640名干部为期1年驻村蹲点。

结对共建全覆盖。宁德市深入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争创五好,共助脱贫攻坚”活动,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1300多对,2016年以来解决脱贫致富中的难题6400多件。组织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发动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到贫困地区尤其是有一定地缘、业缘优势的乡村,投资兴业、吸纳就业、捐资助学。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第一书记、驻村蹲点干部,一批批最能“打仗”的队伍深入基层,团结带领群众找良方、拔穷根。

抓激励约束机制

促脱贫攻坚有动力

班子和干部考核是引领脱贫攻坚的“风向标”。宁德市在建机制促长远上着力,用好考核“指挥棒”,逐级传导压力,层层建立“责任区”,强化各级领导班子责任意识,强化干部担当作为。

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宁德市坚持在扶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了解掌握履行职责、工作实绩等情况。出台《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十六条措施》,推出搭建基层干部成长平台、拓宽基层干部晋升渠道、提升基层干部福利待遇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干部工作环境和成长条件。2016年以来,提拔重用脱贫一线乡镇干部230名,先后表彰脱贫攻坚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80名。

建立考核督查机制。宁德市实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清单制度,倒逼脱贫一线干部积极作为,提出了建强一批乡镇扶贫骨干队伍、建好一批村级扶贫带头人队伍等“十个一批”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具体内容、推进措施等,推动逐项逐条抓好落实。

建立基础保障制度。宁德市注重把真金白银投入到扶贫一线,逐步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等机制,2017年每个村每年组织运转经费各不少于10万元、平均达13万元,着力解决“无力办事”问题。全面建立村干部绩效奖励制度,按照不低于年基本报酬10%的比例进行绩效奖励,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记者 陈小妹)

附件下载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