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说,“四个全面”是“一个战略目标、三大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有什么内在逻辑联系?如何在未来五年中指导和统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新华网“讲习所”今天推出《“十三五”规划建议怎样体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邀请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第六编研部主任陈理对此进行深入解读。
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第六编研部主任陈理
“四个全面”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协调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对“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有很深刻的论述和形象的比喻。
习总书记说,“四个全面”是“一个战略目标、三大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四个全面”就是这样一个逻辑关系。
习总书记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即“鸟之双翼、车之两轮”。这主要是就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说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像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习总书记还有一个概括,即“姊妹篇”、“破和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四中全会决定是“姊妹篇”,体现了“破”和“立”的辩证统一。全面深化改革侧重于“破”,要破除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依法治国主要是“立”,要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从法治上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坚持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因此,我们要把每一个“全面”都放在整个战略布局中来理解和把握。
五中全会对“十三五”阶段性特征做出历史定位
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有一个很重要的定位,认为这是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习总书记说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将要实现,的确让人十分振奋。
习总书记围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很多重要论述。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目前阶段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动和促进其他各方面工作相协调,致力于建成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今天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和把握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准确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我们一方面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这就要求我们紧紧抓住新机遇,妥善应对新挑战,努力创造新优势。二是,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特别是要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解决当前制约发展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
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表明了我们党执政兴国和治国理政的新思路,对制定和落实“十三五”规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遵循六大原则,其中之一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原则非常重要,对保证我们完成“十三五”规划、对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很重要的保障。
围绕着深化改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习总书记也有很多深刻论述。比如说到改革,首先强调要坚持正确方向。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中,一句话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另外一句话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话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正确方向非常重要。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军队等所有领域的改革,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正确的方法论,这里面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等重大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顶层设计。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确实是一个很重大的理论突破。
我们要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这当中有一个很重大的举措,就是“一带一路”建设。这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一个重要举措。用习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可以再为我们这只大鹏插上两只翅膀,使之飞得更高更远。
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一破一立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很重要的是让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怎么才能实现呢?这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提供发展动力,释放社会活力。同时,还得把这些活力往有序方面引导,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习总书记说的很清楚,改革和法治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一破一立,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所以十八大以后,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提得很高、看得很重,进行了很大的推进。
五中全会强调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它跟习总书记另外一个观点联系起来把握,就是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我们所说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主体当然是指我们党,各级党政组织,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如果各级党政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去做,不按照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去推动发展,违反一些规定,触碰一些法律底线,带来的不好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甚至是致命的。
从严治党,防止精神“缺钙”和“软骨病”
全面从严治党,是习总书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为什么要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到那么高的位置,把它作为“四个全面”的一个重要方面?规划建议中也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完善“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习总书记说的,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习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有着很丰富、很深刻的论述。
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习总书记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所以习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第二,要严明纪律。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括要完成五中全会刚刚提出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任务很艰巨,要完成这些任务,没有纪律不行。在各种纪律里面,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最核心的是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
第三,要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就是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做到“四有”,即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第四,要坚持不懈地抓作风建设。习总书记有句话说的很好,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就需要继续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坚持不懈地纠正“四风”,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特别是当前要认认真真地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使我们作风建设取得大的成效。
第五,要坚决惩治腐败。腐败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不满意的问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确实取得了很大成效,赢得了党心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