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中国福建|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 手机门户|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来源: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发布时间: 2018年06月21日     浏览量:{{ pvCount }}     【字体:  

    经过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改革和全面恢复国民经济,整个国家和社会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蕴含着一个深刻的主题,就是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近代中国留下的政治遗产、经济遗产和文化遗产进行了既慎重又比较彻底的清理和改造,取得了祛除腐败政治,改组国民经济,安定社会秩序,形成全民族共识,增强社会凝聚力,保卫国家安全,树立崭新国家形象的巨大成功。

    政治上,建立了以工人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了政府机关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且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到基层社会,稳固地建立起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自上而下政令统一、能够有效地发挥统治职能的一整套政权系统。三年间,人民民主专政得到巩固和加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安全和民族尊严,挫败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政策。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造,政治局面和社会秩序空前稳定,人民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民主建政的开展,使中国人民开始在广大的范围内接受民主政治的训练,逐步学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这一系列重要成果,彻底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国家四分五裂、人民一盘散沙的局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基本完成土地改革,从根本上扫除了长期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大解放。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建立,使国家掌握了现代经济成分中最重要的基础部分,为恢复和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合理调整工商业,鼓励和扶持了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将其中一部分逐步纳入国家能够指导和控制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统一全国财经管理,统制对外贸易,取消外国在华经济特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国家对经济运行和经济资源的控制力得到有效加强。土地改革完成后,亿万农民发扬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互助合作的积极性,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共同发展,既保持了社会经济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又加强了经济运行中的计划性,促使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社会关系方面也发生深刻的变化。三年间,从废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腐朽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到初步建立人民民主的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开始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极不合理的社会结构。过去占人口极少数的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所垄断的社会政治权力及其所拥有的巨大社会财富,转到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工农大众和各阶层人民的手中,开辟了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造运动,卓有成效地扫除了旧时代派别林立的政治组织,包括帝国主义势力、封建宗法势力、敌视人民政权的反动宗教势力,以及反动会道门、行帮等黑社会势力的各种政治组织。这是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消除了国民党统治时期国内各民族间的历史隔阂,缓和了少数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与矛盾,反对妨碍民族团结的大汉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反对破坏祖国统一的民族分裂势力,形成各民族平等友爱,团结合作,共同建设伟大祖国的新局面。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家财政力量的加强,国内各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有了初步改观。

    经济复兴,政治昌明,社会安定,为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精神生活方式的改变创造了前提。按照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总体方向,党领导全国人民努力消除封建的买办的思想影响以及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恶果,有步骤地改革旧有文化教育事业,树立起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新的文化意识形态。三年间,经过恢复生产、民主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全国范围内和在全体规模上受到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过去所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影响,逐渐改造从旧社会带来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习惯,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树立积极向上的革命人生观,培养文明进步的社会公德,崇尚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明确为人民服务的方向,逐渐成为各界人民的思想主流,形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建设新中国的统一意志。这些深刻变化,构成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伟大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侧面。

    在新中国成立头三年的制度变革、经济改组和社会改造中,始终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执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在纷繁复杂的斗争中,坚持贯彻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既从总体上把握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一中心任务,又有步骤地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造,继续完成清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余的任务。在巩固人民政权,清扫前进道路,作好一切必要准备的同时,党在革命转变问题上采取实事求是、稳步前进的方针,牢牢把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环节,动员一切力量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推动民主建政和社会文化的改革与建设,从而为整个国家和社会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

附件下载

分享到:

相关链接